新聞詳情
兩會:車內污染 8種毒物已確定
日期:2025-08-14 00:24
瀏覽次數(shù):1121
摘要:
兩會:車內污染 8種毒物已確定,人們在購車時通常會考慮汽車的**、性能和外觀等因素,往往會忽略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實際上,在車內狹小的空間里卻隱藏著威脅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隨著由國家環(huán)保部和質檢總局聯(lián)合出臺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于3月1日正式實施,這個涉及“車內環(huán)境污染”的話題再次引起公眾高度關注。
《指南》解讀車內空氣污染源
新實施的《指南》是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保障人體健康,促進技術進步而制定的。
該標準主要適用于銷售的新生產汽車,使用中的車輛也可參照使用。共確定了8種車內常見的毒害物質,分別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并且,《指南》**對這8種毒害物質濃度值作了設定,其中,苯≤0.11mg/立方米、甲苯≤1.10mg/立方米、二甲苯≤1.50mg/立方米、甲醛≤0.1mg/立方米、乙醛≤0.05mg/立方米。
記者注意到,根據(jù)《指南》的解讀,目前車內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稀釋劑膠水油漆和涂料等;二是新車內的各種配件,比如坐椅材料、防撞填料儀表板等;三是汽車內的飾件材料,如塑料纖維紡織皮革橡膠等。這些物件所散發(fā)出來的有害物質,其中相當一部分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對人體肝腎呼吸系統(tǒng)造血器官**功能等會造成嚴重危害。
尚無機構能提供**車內空氣檢測
“有害物質多數(shù)為致癌物質,長時間呼吸可以引發(fā)各種**。”市環(huán)保局工作人員表示,新車內的真皮裝飾物也會有味道,你很難辨別這些怪味到底來自真皮還是車配件散發(fā)出來的甲醛。所以,*穩(wěn)妥的辦法還是去做個檢測??墒?,消費者應該去哪兒檢測呢?
工作人員表示,國家從出臺這種新標準到真正實施有一個過程。目前本市還沒有專門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檢測機構,市環(huán)保局工作人員說,將會完善汽車內的檢測設備并通過國家環(huán)保部的認證。但是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檢測的方式和原理與室內檢測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有市民需要檢測愛車的空氣質量,可以到他們那里咨詢。
那么社會上是否有具備資質的專門的汽車空氣質量檢測機構呢?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社會上的確有很多室內空氣檢測機構可以替消費者進行車內氣體的檢測,但是由于沒有專門的資質和**機構的委托授權,所以報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是給消費者自己看,權當心理安慰。
其中,位于南開區(qū)的一家室內空氣檢測機構的專家透露,目前該公司只具有檢測環(huán)境中空氣、水、噪音、室內空氣的資質,而沒有檢測汽車內空氣的資質,“畢竟汽車內氣體檢測業(yè)務量實在太小,而且申請此項資質還需要公司達到相關的標準,并且具備相應的設施才可以,中間周期也比較長。”這位業(yè)內人士說,以前倒是有消費者要求該機構代為檢測一下空氣,但主要還是留給自己看的,只當吃個“定心丸”而已。
*好的“**”方法是通風
檢測出車內空氣質量有問題后,應該如何處理?社會上流傳著一種方法是,在車內放置一些能吸附有害氣體的活性炭。對此,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工作人員認為,這種辦法不靠譜,因為活性炭的“吸毒”能力很有限。
工作人員表示,活性炭的確具有吸附空氣中有機物質的作用,但現(xiàn)實中市民所使用的活性炭大多放在車廂的角落里,因此活性炭只能吸附車廂內小范圍環(huán)境里的有機物,達不到**凈化的效果。相比之下,通風或許是*廉價、也是*有效的辦法。
另外,有專家提出,除了要少用化學合成的香水、空氣清新劑外,駕駛新車的半年時間里應盡量少用空調、多開窗,加快更換車內空氣,釋放有害物質。而在夏天,應盡量避免高溫暴曬加速車內有機物的揮發(fā)。